專家觀點

突破盲點,換個富腦袋

投資解惑篇2
亂槍打鳥挑標的,基金報酬難有起色

用股債配置安穩賺投資財

文● Smart 戴瑞瑤

今年48歲的Tina (化名),跟老公年收入合計有180萬元,收入不算低,屬於一般小康家庭。之前她因為家庭每年收支都呈現赤字而感到煩惱,除了家庭負現金流外,她更擔心自己基金報酬率長期以來表現不佳。經過理財顧問提醒才知道,她每個月初都定期定額從帳戶扣款3萬6,000元,但每到年底家庭支出不夠時,她就贖回基金,讓原本好不容易累積快1年的基金單位數減少,就算淨值有上漲,仍舊無法拉高總報酬。

了解關鍵問題後,Tina開始透過有效的記帳搭配預算控制來節省生活開銷,至今已實行了1年,也因為有確實控制支出,家庭結餘也增加,每月定期定額也從原本的3萬6,000元增加到每月4萬5,000元。但基金報酬率仍然讓她很煩惱,因為自己除了國內基金外,海外基金一直呈現負報酬。

其實,Tina基金投資已有15年經驗,第一次接觸基金是在銀行擔任理專的朋友介紹,朋友建議她可以定期定額投入國內股票型基金,每月投入5,000元,這15年來她都持續扣這檔基金,且只要看到約15%以上正報酬就會贖回。

後來,她也開始投入其他台股基金,光台股基金就有5檔固定定期定額操作,每檔投入3,000元~9,000元不等。從台股基金這裡賺的錢,她會單筆購買海外基金,「人家說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,所以我國內跟海外都有買,像是東歐、拉丁美洲、歐洲中小型等市場我都有買過。」Tina說。投入過後若是獲利她就會留著,但若是賠錢,她會立刻認賠出場尋找下一個標的。

2013年開始,她也每月定期定額6,000元購買亞太區域平衡型基金,看重的就是這檔基金每月都有固定配息,「看到很多理財網站都說,可以用固定配息的基金當成未來退休生活費,所以我也就試著投入看看!」Tina說。有15年基金投資經驗的Tina,卻仍然像是亂槍打鳥般的選標的,手中同時持有8~10檔基金,一旦發現獲利不如預期就又再換,整體報酬率也不見起色,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呢?

 

致勝關鍵1
以定存利率2倍~3倍,設為預期報酬率

Tina買了8檔基金,她也懂得汰弱留強,整體報酬率平均下來1年也頂多3%,可是,績效卻一直無法提升,這是因為標的選錯?還是不應該定期定額投資?

專家建議 (朱岳中):

看Tina的基金挑選上,顯見她對於景氣與市場狀況都不熟悉,千萬要記住:市場會變動!過去很紅、讓你獲利的基金,不代表現在能讓你賺到錢,如果不會看市場,就選擇大型區域的基金。

既然對於市場不熟悉,也請下修對於報酬率的預期,否則只會產生「想要高報酬 → 買高風險標的 → 報酬率不見起色」的惡性循環。建議預期報酬率可以「定存利率上加2倍~3倍」來做衡量,例如:2016年定存利率1.23%,上乘3倍就是約4%,當年度預期報酬率就以此為目標。

另外,她的基金投資大多以定期定額為主,定期定額這方式是好的,比起單筆投入,能夠攤平成本。也因為定期定額是長期投入,不一定會年年都賺錢,重要的是長期趨勢是否向上。她可以每個月檢視一次報酬與基金淨值,在看報酬率時也最好分開一檔一檔看,如此才能知道自己定期定額的基金長期下來趨勢往上還是往下。

若一檔基金長期趨勢是向下的,就算你堅持紀律不停扣,只會愈扣愈跌,甚至錯過停損點。Tina每月都會自己用Excel統整基金資料,要觀察所投入的基金淨值走勢對她來說並不難。

 

致勝關鍵2
資產配置改為「9成投資財+1成投機財」

Tina過去曾投入過東歐、拉美等標的,但因為績效不好,後來她看到新聞上報導中國基金報酬率高,所以2015年1月又將這2檔轉換成中國基金。她認為自己在海外基金的市場挑選上很像海底撈針,聽人家說或看雜誌就投入,有獲利就留下來,沒有獲利就又再換。她應該怎麼建立自己的投資策略呢?

專家建議 (朱岳中):

Tina覺得自己挑標的像亂槍打鳥,但就我看來她選的標的清一色都是新興市場,不管是拉美、東歐甚至是台灣,還是沒有做到分散風險的概念 (詳見表1)。她可能是投資屬性較積極的投資人,也或者她根本對那些國家、區域不了解,不知道新興市場的波動度高。她現在選擇標的很明顯都是「道聽塗說」,並不是說不要多吸收資訊,而是在吸收資訊後要判斷這樣的標的與風險是否適合自己?她可以從2個面向來衡量:

1. 個人風險承受度:看Tina的投資標的可以知道她是個積極型的投資人,喜歡能短期有高報酬的標的,高報酬就伴隨高風險。雖然如此,但她的現況不適合承受高風險,雖然家庭收入高,但很明顯她的家庭支出也高,能夠投資的錢已經有限,又有退休與子女教育金責任,資產配置就要降低風險。

2. 投資用途:對於像Tina這類型的積極型投資人,若全部採用穩健投資,她會受不了。因此,建議Tina把生息資產分成9成「投資財」與1成「投機財」。「投資財」主要用來累積子女教育金跟未來退休金,一旦賠光會影響生活,這部分就要採取穩健投資;「投機財」則可以單純作為多增加資產的用途,就算賠光也不會對家庭生活有過大影響,Tina就可以採取積極投資。

在「投資財」的標的選擇上,可以股債各半,但建議她避開單一國家或單一產業的標的,想要投入單一國家,前提是她要對這個國家或這產業有透徹的了解,若不了解,建議選擇大型區域的標的,像是全球股票型基金、全球債券型基金,若鍾情於新興市場也可部分配置在全球新興市場。

「投機財」就能依Tina自己吸收的資訊定期定額投入,像是她選擇中國、台灣等都屬於新興市場,未來一旦景氣成長,新興市場拉抬力道會很大,但整體配置應避免重壓單一國家,如台股基金就占她所有基金比重近56%,風險並沒有分散。

 

致勝關鍵3
用債券型基金配息養股票型基金

Tina常常聽說債券型基金,波動度小、又能穩定配息,她一直在想是不是應該去買1檔債券型基金,那她可以怎麼挑選債券型基金呢?看到雜誌上說可以1檔固定配息基金為母基金,以配息為子基金來投資股票型基金,這樣的投資方式是對的嗎?

專家建議 (蕭碧燕):

Tina想投資債券型基金,建議她先確立自己的投資目的。是為了賺債券的資本利得?還是為了穩定配息?若是賺資本利得,要等低點進場,才能同時賺資本利得與配息。但若目的很明確是追求穩定配息,她手上剛好有從股票型基金獲利贖回的一筆基金,可以單筆投入、不用看時機,不需在乎淨值高低點。若她想採用定時定額方式購買,一樣不用看時機進場,但可以先選擇「累積型」,而非月配型,且做到不停利也不停損,待累積到一定金額後再換成月配型。

在挑選債券型基金上,Tina要注意的就是配息跟風險波動兩面向。首先要了解所挑選債券型基金的持股內容,債券可大致區分為「公債」、「投資等級公司債」、「新興市場債」與「高收益債」4種,波動度依序以公債最低、高收益債最高,配息也以公債最低、高收益債最高 (詳見表2)。

因此,若風險承受度較低,不想受淨值波動困擾,只追求比定存好的配息,可以選擇公債與投資等級公司債的基金;但若希望有高配息,可以選擇新興市場債或高收益債基金,但要先衡量自己能否承受住這檔基金的波動。

股票型基金獲利贖回,再重新投入債券型基金賺配息

債券型基金累積到一定階段,月配息若超過3,000元以上,可以將配息拿去「養」另一檔股票型基金。但如同定期定額的投資概念,要設定「停利點」,一旦到達停利點立刻全部贖回,贖回款再投入原本的債券型基金增加配息,每月配息再繼續養股票型基金。

※ 本文經《Smart智富月刊》授權刊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