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資解惑篇1
資金重壓股票型基金,景氣波動報酬差
用1+1法則幫投資買保險
文● Smart 陳彥丞
小亞 (化名) 今年39歲,從事行政工作,她希望在離開職場之後,可以擁有被動收入,就不必擔心退休時的生活花費。因此,她開始利用股票、基金以及保險,藉由這些投資工具,小亞期望可以達到這項目標。
其中,小亞開始投資基金,是經由理專的介紹,但由於當時並沒有自己研究,只聽了理專的建議就買進,沒有得到預期的報酬,最後以賠錢贖回收場,她也暫時不再接觸基金。
直到5年前,小亞聽了朋友的意見,認為綠能、再生能源等標的,在未來極為看好,她這才決定投資綠能相關的基金。一開始基金績效表現良好,一度達到40%的報酬率。因為報酬好,小亞就長抱,且不再特別關注這檔標的。
然而,在她某次檢視投資組合時,才發現這檔綠能基金的報酬率,已由正轉負。她這才驚覺在自己的疏忽下,原本賺錢的基金已經變成賠錢,小亞表示,這次賠錢的經驗讓她上了一課,也養成她之後都會定期檢視投資組合的習慣。
「我是願意接受高風險的投資者。」小亞說。在眾多投資工具當中,她定位基金為賺取價差的工具。她認為在追求較高的報酬的過程中,她也願意承擔較高的投資風險。因此小亞在選擇標的時,會將重點放在未來的報酬性,並不會特別考慮該檔基金的配息。
不過她也坦言,目前持有的基金中,除了東協基金有繼續定期定額之外,其他標的皆暫時停扣,整體基金組合的報酬率並不理想,離她預期的目標其實有一段距離。尤其像是幾檔負報酬率的基金,儘管堅守定期定額的方式,但每個月看著基金組合的績效表,不知道應該等待市場反彈?還是就忍痛贖回出場。經過這幾年投資基金賺少賠多,小亞想要知道如何改善目前的投資困境。
致勝關鍵1
積極型投資人仍應配置債券型基金
專家建議 (怪老子):
觀察小亞目前的基金配置中,可以發現她只單壓股票型基金,債券型基金並不受到青睞 (詳見表1)。儘管股票型基金容易帶給投資人較高的報酬率,但投資人仍不應忽略債券型基金,後者在投資組合中可以扮演穩定投資波動的角色,亦能提高整體報酬率。
建議可利用公式「90-年齡=股票型基金比重」來計算。年輕一點的投資人在配置上,股票型基金可高於債券型基金;而年紀較長的投資人,在組合內則應漸漸調高債券型基金的比率,才能降低投資時的風險。
但投資人要留意的是,並非掛上債券類型的基金,就能在投資組合中擔任穩定波動的角色。如果投資人選擇的是「高收益債券」,由於它和股票的連動度高,其實要放在股票型基金的部位來檢視。在配置債券型基金時,應該要以「投資等級債」作為優先考量。
投資等級債指的是在各家評等機構中,達到一定評等以上的債券,通常信用級別較高,違約風險也會較低。而高收益債基金主要持有非投資等級債,由於風險高出許多,才會有較高的報酬,但對於提高投資的穩定性,效果相對投資等級債低許多。因此在挑選時,「綜合債券型」的基金會是較佳的選擇,其中投資標的包括公債、公司債等,可有效分散風險。
致勝關鍵2
定期定額搭配單筆投資,增加投資彈性
專家建議 (朱岳中):
除了只買進股票型基金之外,小亞的基金組合中還有另外1個問題,從其投資紀錄中可發現,她的配置幾乎都鎖定在新興市場的基金,且皆為單一區域,如東協、拉丁美洲等(詳見表2),這樣會帶來更高的風險。其實小亞和許多投資人的通病相同,仍視新興市場的基金可在短時間內獲得高報酬。即便這幾年來新興市場表現不好,投資人反而認為已到低點,應開始布局並等待反彈。
原油價格疲弱,新興市場表現連帶受影響
但是,過去這種只要投資新興市場就會很好賺的概念,在近年市場走勢多變的情況下,應要予以修正。尤其原物料價格疲弱,許多新興市場的表現也連帶受到影響,例如拉丁美洲、俄羅斯等等,要重回過去的高點,機率較低。
不過投資人會問,現在就不能投資新興市場嗎?並不是不能投資,只是類似小亞幾乎配置了所有的資金在新興市場,其實能賺錢的機率就會相對較低。因此,在基金配置的比率上一定要有所調整,小亞目前定期定額全部都在同1檔基金上,應加入一些債券型基金,且需要增加投資的「彈性」。
增加投資的彈性,首先是在定期定額之餘,可搭配單筆進出。定期定額的確有攤低成本的效果,但如果不巧在高點開始投資,跌到低點之後反彈幅度卻不如預期時,資金使用的效率就會降低。因此,在相對低點可選擇單筆投資,波段上漲後再視情況減碼,才可以改善定時定額資金使用的效率。
另外,選擇標的時,投資人可以利用「1+1的投資法則」(詳見圖1)。所謂的1+1投資法則為先選擇1檔大範圍類型的基金;如果行有餘力,或是想要更高報酬,就可以再加1個較為集中或單一國家的基金。因為許多投資人對市場並不熟悉,或是沒有時間可以研究,選擇大範圍的類型,例如「全球型」的基金,讓基金經理人配置投資組合,比起投資人亂槍打鳥,買進單一區域標的,更加安全。
舉個例子來說,如果看好新興亞洲與東協的潛力,就可先選「新興亞洲」的基金,再加入1個看好國家的基金,例如越南、泰國等,可以降低整體投資的風險。除了利用地區外,產業別也能夠用1+1的方式,互補彼此的缺點。
而目前若想要投資新興市場,可優先選擇與原物料相關性較低的國家。例如東協、中國與印度等等,受到原物料價格影響的程度較低。
致勝關鍵3
每半年檢視一次相較基準指數的績效表現
專家建議 (怪老子):
投資人其實都要養成定期檢視投資組合的習慣,建議至少每半年做一次檢視。而在檢查投資組合時,可以搭配該基金作為比較基準的指數,並據此判斷該基金表現的好壞。
例如,東歐基金作為基準的指數,可能為MSCI新興歐洲指數,投資人便可比對兩者的走勢。通常,當基金走勢與指數較為一致、甚至超越指數表現時,代表其績效較佳。當基金表現落後指數時,就要開始注意它未來的走向。
但如果檢視時,發現某檔基金表現極差時,應該要怎麼做呢?許多投資人都會遵循定期定額的守則,認為愈攤平、投資成本愈低,不過有些時候,這樣的概念並不適用。
像是小亞大多投資單一區域的基金,可是這些個別區域下一波景氣好轉的時間,並不容易預測,繼續定時定額到報酬率由負轉正,其實非常困難,此時不如將資金轉換至其他標的。
因此,建議投資人可選擇「全球型」的基金,由於布局在不同地區或是產業,無論未來哪一個市場景氣好轉,才能夠抓住上漲機會;相反地,全部市場皆大幅下跌的機率較低,也能夠有效分散風險。所以當投資人選擇全球型基金的情況下,就無須在意何時應該要停損、停利。
※ 本文經《Smart智富月刊》授權刊載。